蟑螂学名蜚蠊(Blatta),是昆虫纲蜚蠊目,早在3.5亿年前它就在地球上开始生活,也是最古老的化石昆虫之一。
蟑螂与疾病的关系
实验证明蟑螂体内外可携带大量的致病菌,如痢疾杆菌、变形杆菌、沙门氏副伤寒甲、乙菌、绿脓杆菌、鼠伤寒沙门氏菌,蟑螂还可携带多种病毒,如腺病毒、脊髓灰质炎病毒等。还从蟑螂体内外检出多种寄生虫卵,如蛔虫卵、钩虫卵、蛲虫卵等。蟑螂的排泄物、气味、尸体等,人接触后会产生过敏反应,主要表现在皮肤和哮喘病上。由于蟑螂体内外携带大量的病原体,污染人们的生活环境,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。
蟑螂的扩散
主动扩散:仅限于周围环境的扩散。
被动扩散:在地区内籍家具搬运,货物、食品等的运输辗转扩散。地区间、洲际主要通过交通运输工具扩散。被动扩散是造成目前蜚蠊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。
防制技术
环境防制:通过治理环境,减少蜚蠊的孳生。
放置好食物、动物饲料,对散落和残存的食物要及时清理。
保持环境整洁,及时清除垃圾、杂物。
堵嵌缝隙,消除蜚蠊的栖息地。
化学防制:使用化学杀虫剂,控制蜚蠊密度
1、防制药物
有机磷类杀虫剂:毒死蜱、乙酰甲胺磷
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:残杀威
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:胺菊酯、氯菊酯、氯氰 菊酯、溴氰菊酯等2、化学防制方法
滞留喷洒:持续作用时间长,效果可靠
热烟雾技术:特殊环境使用(下水道等)
毒饵(胶饵):安全、简便,无污染。
气雾剂、喷射剂:快速杀灭效果好
科学、合理喷药方法的几点原则:
(1)喷药人员在用药前一定要对计划灭蟑的建筑物内各个房间的结构、室内布局进行一次全面观察,做出虫情(密度)监测,并掌握害虫的栖息活动场所,这样喷药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,突出重点,点面结合,要防止不了解虫情,盲目喷药,这样就会造成人力和药物的浪费,又达不到满意的效果。
(2)应选用质量和性能好的压力喷雾器,不漏药、不漏气、操作方便。并备有线状喷头和扇形喷头,前者用以喷射缝隙,后者则用于喷洒一般表面。
(3)喷药宜在晚饭后进行,一是便于工作的开展和管理,特别是在公共食堂和厨房操作间喷药杀虫,白天工作不方便;二是因为蟑螂都是在黄昏后才开始活动,晚间灭虫能提高杀虫效果。
(4)喷药时先关闭门、窗、风扇和排风扇,喷药后密闭1小时,以防药物随风流失和蟑螂逃窜。橱柜门应该打开,并取出桌子的抽屉,以便对内喷药。
(5)喷药开始时,应先在门、窗以及其他通道口喷洒一圈宽约20-40厘米的屏障带,使得蟑螂从这些出入口逃跑时也会接触到药物。然后顺序地由外向内,由上向下作喷洒。喷洒高度 :墙面:1-1.5米,靠床墙面:0.5米。对蟑螂经常爬行的地面,用扇状喷头进行滞留喷洒,橱柜、台面以及墙角落,墙缝等可作点状喷洒。
6、蟑螂是爬行害虫,喷洒重点应是经常活动的表面,以便它们爬过药面而接触身亡,对确认没有害虫出没的地方则不必喷药。此外,喷药前,应注意将食品、食具等搬出,以防污染 。
毒饵的使用技术
(1)用于毒饵的杀虫剂主要应具备两个条件:一是良好的胃毒作用;二是无驱避作用或驱避作用很小。毒饵由于适应了蟑螂的生态特点,不易产生抗药性,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,加之使用方法简便、经济、故很受群众欢迎
(2)毒饵可以经常使用于家庭、商店、办公室、宿舍、医院等,更适用于那些不宜采用杀虫剂喷洒的场所,如精密仪器室、微机房、配电室等等。毒饵的杀虫作用缓慢,在蟑螂密度高的场所使用,不能迅速降低密度,如果与滞留喷洒与粉剂等结合起来,则可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。
(3)投放毒饵应采取量少、点多和面广的办法,每点放的毒饵少一些(1克毒饵约放5个点),点多和面广是为了增加蟑螂取食的机会。投放毒饵或适时检查毒饵消耗情况,并加以补充或更换。
(4)在投放毒饵的场所晚上应将食物收藏好,桌面和地面打扫干净,并管好水源,以提高毒饵的诱杀效果。三、物理防制
粘蟑纸(盒)放置在床头柜、书柜或其它橱柜下,以及一些电器设备下面。